推荐人:王璐(浙江大学营养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肥胖与人体组成,慢性病营养代谢,wlwl0217@126.com)
推荐理由:成功饮食不可简单复制
文/陈永春
我续着昨天对“解馋”的评论,接着说:
张先生在自己的养生文中提到了饮食的第二、三个目的依次是“充饥”和“营养”。
张先生有浑然天成的扎实基础,对各学科融会贯通。
在长期的学习和执业中,张先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用手术刀和其他武器去验证了一个个外科学理论,同时也了解、熟悉、掌握了医学、健康学、卫生学、营养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达到了浑然天成、甚至接近超凡脱俗的层次。(所谓的基础扎实并不仅仅意味着把某些知识点倒背如流,而是指在实践中用眼、手、心去验证它们等等。)
艺术家般的本能,形成看似简单但不可照搬的观点。
我们经常看到各行各业的一些老专家,当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就会产生美感,仿佛就像艺术家一样,在各行各业上专心致志的养就自己的“艺术作品”。
张先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腴的实践背景,持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的工作习惯,这些东西已经沉浸在他的“血液”当中,挥洒之间无形当中都会释放出来,不需要太多的考虑,已经成为了本能。
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张先生表面上并不特别遵循和崇尚一般的规则,看似随意而为,率性言语,但这些都是建立在上面这些扎实的基础上的。
成功饮食难以简单复制。
倘若一般的群众既没有扎实的医学、健康学理论功底,又没有长期的工作实践和严谨的作风,也没有近百年的人生历练,仅仅是看院士怎么说我就怎么吃,这是很危险的。
这实质上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生意场上也有一句类似的话:成功是难以被模仿的。
孔子也有类似的表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陈永春2013.10.30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