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两个成年人就有一个容易得糖尿病,会是你吗?_中国临床营养网

每两个成年人就有一个容易得糖尿病,会是你吗?

2015-07-01 10:55:00  浏览:666  作者:临床营养网
范志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中国食品科技协会高级会员
北京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中国科协聘烹饪营养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等职务。

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为烹调加工对食物营养健康价值的影响、营养食品和营养食谱的设计开发、健康因素对食品选择的影响等,主编、参编教材11本,发表论文68篇。

出版《让家人吃出健康》、《这样选购食物最安全》、《吃对你的家常菜》、《不懂健康,难做美丽女人》、《健康快到碗里来》等食品营养科普书籍20本,在“健康之路”、“万家灯火”、“养生堂”等全国20多个电视栏目作为主讲嘉宾出镜超过800集。

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各地市民大讲堂做健康饮食讲座一百多场,为报刊撰科普稿超过800篇,先后为《北京青年报》、《中国食品报》、《女性健康》、《健康之友》、等多家报刊杂志撰写专栏文章。

 



每两个成年人就有一个容易得糖尿病,会是你吗?

(由范志红教授授权转载)

 

按我国疾控中心 2013 年在国际上发表的最新数据,在中国人当中,糖尿病患者已经突破一亿人,而最令人心惊的是,成年人当中糖尿病前期患者居然已经高达 50.1%。


换句话说,就是在 18 岁以上成年人当中,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是 2 型糖尿病的候选人!如果不采取措施及时改变生活习惯,大部分糖尿病前期患者在十年之内就会发展成糖尿病人。


这些人当中,也有你一个吗?


测试:

你是糖尿病的候选者吗?


人们都知道,空腹血糖超过 7.0 mmol/L 的人就会被确诊为 2 型糖尿病。


有人可能会说:我的空腹血糖是 6.2,距离糖尿病还远着呢!


也有人撇撇嘴说:我的空腹血糖水平只有 5.7,多正常啊,难道也会是糖尿病候选者?


还有人说:我饿狠了就经常发生低血糖,上次测空腹血糖才 3.4,我难道也会有糖尿病危险?


还真别说,这些人都有可能是糖尿病的候选者。


不信吗?先做做下面这个测试,看看自己中了几项。


你是糖尿病的候选者吗?
  • 腰上有很多赘肉。

  • 腰围和身高的比值接近或超过 0.5。

  • 饭后容易觉得困倦。

  • 四肢瘦弱而松软,肌肉很少。

  • 不喜欢运动,日常活动量很小。

  • 体能比较差,上楼都觉得累。

  • 有过多次节食减肥之后体重又反弹的经历。

  • 饿了就觉得特别难受,容易低血糖。

  • 三餐吃白米饭、白馒头或白面包。

  • 主食吃得比蔬菜多。

  • 喜欢大米饭配红烧肉之类的吃法。

  • 喜欢用有油的菜汤拌饭吃。

  • 喜欢扫盘子,饱了也要把剩下的两口饭吃掉。

  • 喜欢喝甜饮料或喜欢吃甜食。

  • 怀孕后体重增加很快。

  • 长期睡眠时间不足 6 小时,或长期倒班工作。

  •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治疗。

  • 有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历史。

  • 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

  • 有巨大儿生产史(出生体重 ≥ 4 kg)。

  • 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

  • 空腹血糖超过 5.6 mmol/L。

  • 葡萄糖耐量测试 2 小时后血糖超过 7.8 mmol/L。

  • 有脂肪肝或高甘油三酯问题。

  • 高血压患者,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 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血脂调整治疗。

  • 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


以上这 27 个问题, 每一个项目都提示有未来患糖尿病的危险。


回答「是」的项目越多,那么危险就会越大。如果有 5 个以上项目都是肯定回答,那真的要赶紧开始关注血糖,采取控制措施了。


 

 

高血糖
带来的健康风险


要知道,高血糖会让人更容易发生肥胖、心脑血管病和癌症。


研究发现,那些餐后血糖偏高的人减肥更加困难,这可能与高血糖会刺激过多胰岛素分泌有关。胰岛素会促进脂肪的合成,抑制脂肪的分解,这会给减肥的人带来什么效果,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无论是在健康人当中还是在糖尿病人当中,餐后血糖上升幅度过大的生活都会增加颈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


另一方面,上个世纪就已经发现,高血糖水平有利于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所以日常控制好血糖,也是一项保护自己远离癌症的重要健康措施。


按目前国际上一些专家推荐的标准,空腹血糖在 5.6 以上,长期而言就有带来微血管损害的麻烦,所以,千万不要因为没有突破 7.0 就沾沾自喜。


你是糖尿病候选者吗?下面这些情况,需要大家特别注意。



关注
餐后血糖

很多糖尿病候选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 5.6,他们会感觉到自己「没问题」,甚至不去做葡萄糖耐量测试。


上一篇:这样走路才算锻炼

下一篇:来来来让我们八一八铁的食物来源与吸收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