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病人营养不良问题亟待解决_中国临床营养网

住院病人营养不良问题亟待解决

2014-01-08 10:01:19  浏览:851  作者:恩特纽健

蔡东联教授


       我们的宗旨是让13亿国人知道,在中国大陆约有1万名医院专职营养师(营养医师、营养技师、营养护师)为您服务,无论您是住院还是居家,与他们联系,您将得到专业、可靠、值得信赖的讯息和帮助。

--------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专业知识从这里开始-----------------

 


 

在一般人看来,处于家人和医护人员照顾下的住院病人应该是在营养上得到最多照顾的一群人。但是,在由中国营养学会主办的“乳清蛋白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我国住院病人的营养治疗严重滞后,营养不良率的比例达40%-50%

 

半数住院病人营养不良

    

    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住院病人5000万,而接受营养治疗的仅有160万,我国住院病人营养不良率达到40%-50%,长期营养不良可导致细胞死亡,免疫功能下降,出现感染甚至多器官衰竭。

 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博士生导师蔡东联教授,曾经对100位肾脏移植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过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病人的贫血发生率为100%,最高的血红蛋白不超过70/升。而诊断贫血的标准血红蛋白正常值为男性≧130/升,女性≧120/升。蔡东联教授分析说,肾病病人贫血的原因是长期低蛋白饮食,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也会加重贫血的症状。除了贫血外,蛋白质营养状况也不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也低。

 蔡东联教授指出,住院期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病人主要是患有长期消耗性疾病的病人,如长期发烧、血液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外科病人、ICU病人和老年病人中营养不良发病率更高。

有资料分析,住院病人死亡病例中的三分之一死因并非疾病本身,而是营养不良。如果病人在1个月内体重急剧减轻达20%以上,不管其发病原因是什么,都会因营养衰竭而死亡。经临床确认,住院病人的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的发病率高达40%-60%。因此,营养治疗与药物、手术、护理及其他专门疗法具有同等重要性,给病人住院提供足够的营养,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

 

营养治疗是门大学问

 

专家介绍说,营养治疗并非是单纯的配餐,而是一门大学问,主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个方面。与普通食物搭配不同,这两大营养治疗的内容包括氨基酸、脂肪、糖类、平衡的多种维生素、平衡的多种微量元素等。进行营养治疗,可使用强化食物、食物补充剂和流质食物,通过管道喂养或输液形式进行。危重病人复苏后6小时就应进行营养治疗,以便及时恢复组织和免疫功能。慢性病人在手术前就应考虑营养治疗。营养治疗在许多危重病人的综合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像肿瘤治疗,进行营养治疗能增加患者对手术和放化疗的耐受性,减少并发症,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资料显示,在国外,住院病人的营养治疗属于医保范畴,营养治疗也有相应的规范,费用也要进行控制。另外,应用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一日三餐必须由专门的营养师决定;如果要进行肠外营养治疗,则需要医生、营养师和药剂师共同参与配合。而且,营养治疗还延伸到家庭内,由营养治疗小组指导家属,给病人进行营养方面的照顾。

 

住院患者营养问题被忽视

 

 医生会针对饮食问题做一些医嘱,对一般病人来说,医院不怎么管他们的吃饭问题,“一般是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的黎介寿院士指出,很多医生面对危重病人时首先考虑的是治疗,没有早期营养支持的观念,结果导致营养不良。

 与上述对营养问题的忽视相反,还有些病人及家属过于依赖营养品,几乎到了滥用的程度,这同样是对病人营养问题的忽视。医院特需病房里,会经常看到患者的床头柜上都摆满了蛋白质粉、人参蜂王浆等高档保健品。病人和家属都认为服用营养品有益于病人恢复健康,有的病人甚至每天要服用五种不同的补品。对此现象,蔡东联教授指出:“再好的营养品或保健品,都有剂量的问题。适宜的量可以保健养生是保健品,过大剂量就可能致病,甚至送命,就变成毒药。例如正常人每天有20克以上的优质蛋白,就能维持平衡,如果吃多了,会增加肝脏和肾脏的代谢负担。肝脏要把多余的氨基酸通过脱氨基,转变成糖或酮体,最终把多余的能量转成脂肪。长期高蛋白饮食,肝脏和肾脏的体积会明显增大,就是因为蛋白质代谢的缘故。因此,蛋白质再好也不宜多吃。”

 

营养师应参与患者饮食管理

 

 蔡东联教授认为,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也是病人康复的物质基础。疾病治疗应该是“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其中;中医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根”之说,也说明了医药和食物对于疾病治疗有异曲同工之处。但目前国内医院对营养不重视,卫生管理部门在等级医院检查时,没有将营养科列入检查的内容。虽然天津、上海等地的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经多方努力,将临床营养问题列入检查内容,但毕竟只是地方的规定。应该由卫生部明确规定营养科为医技科室,参与住院病人的营养治疗管理。在发达国家,营养师配备是足够的。即使在发展中国家,如巴西、马来西亚等地,营养师的配置也是很高的。但我国医院的营养师严重不足,按卫生部以前的规定每100-130张床位,配1名营养师,目前国内99%的医院都达不到这个要求。

 另外,我国对于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问题往往由临床医生来处理,临床医生所管的病人,不管是胖瘦、高矮、男女、疾病差异,往往是一张处方用到底,缺乏个性化的营养治疗,必然影响到治疗结果。要变革目前的现状,蔡东联教授说:“最重要的是要有相关的营养立法,如《营养改善法》、《营养师法》,惟有如此,才能规范营养治疗,明确医生和营养师的分工,提升营养治疗质量,提高综合医疗水平。 

 

 文《恩特纽健》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