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牛奶之乳糖不耐(上)_中国临床营养网

走进牛奶之乳糖不耐(上)

2015-09-10 10:34:33  浏览:851  作者:临床营养网
作者简介

 

杜 婷婷 (Kelsey DU) 临床医学学士(BMed)

澳大利亚营养师协会(DAA)认证执业营养师(APD)与认证营养学家(AN)

悉尼大学医学院公共健康硕士学位(M.P.H.)

悉尼大学理学院营养与饮食学硕士学位(M.Nutri.Diet.)


曾在诸多大型医院与社区照料中心轮转实习,包括悉尼大学医学院附属皇家阿尔弗雷德王子医院(RPAH)、悉尼大学医学院附属皇家北岸医院(RNSH)、悉尼Cumberland 医院、悉尼Canterbury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跟从悉尼大学权威教授Jennie Brand-Miller参与血糖指数等糖尿病基础研究项目。

熟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癌症、创伤等疾病的营养干预。

自己运营微信公众号:Dietitian_Kelsey

 


 

 

这是一个关于牛奶的故事,咩~


有没有小伙伴有过这样的体验?喝完牛奶之后半小时到两小时就感觉到肠胃不舒服,或腹胀腹痛,或拉肚子,总之就是各种腹部不适(不是因为牛奶过期了哦)。我相信一定是有的,而且有不少… 恭喜你们,你们的基因正常。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牛奶的世界之——乳糖不耐(Lactose Intolerance)。


名词解释

这种身体不能消化乳制品的情况,我们把它叫做乳糖不耐。乳糖是所有哺乳动物的乳中主要的糖类,它是一种双糖。乳糖酶顾名思义就是消化乳糖的酶。当我们喝下牛奶,自身的小肠细胞就会产生足够的乳糖酶来消化其中的乳糖,将之分解为葡萄糖(Glucose)和半乳糖(Galactose),从而吸收入血。


流行率

在全球范围内,这种情况的发生相当普遍,而不同的种族之间差异也很大,这就告诉我们,乳糖不耐是由基因决定的。北欧民族,尤其是斯坦的纳维亚人,特别能耐受乳制品;而西班牙人和法国人差不多是一半一半;在美国,绝大多数人也不会对乳制品排斥,白人血统相对于非洲裔、西班牙裔以及美洲本土血统更能耐受乳制品。然并卵,至少90%的亚洲人都是乳糖不耐,尤其是在东南亚。


发生机制

其实,在我们刚出生的时候,乳糖酶的活性是最高的(也有可怜的宝宝没法耐受乳糖,给喂养带来很大困难, 但这是极少数,叫做先天性乳糖酶缺乏,主要发生在芬兰宝宝身上)。因为作为一个婴儿,母乳/婴儿奶粉是唯一的食物来源,如果没有乳糖酶帮助消化吸收,我们早就饿死了。不过断奶之后,这个酶的活性就急剧下降,到青少年时期差不多只有5-10%的活性还在。至于为什么乳糖酶的编码基因突然关闭了,目前机制还不明确,大概是它认为我们不会再喝奶了,可是它不知道我们连牛奶都喝,而且很多人会喝一辈子… 全世界大概只有30%的人类是终身耐受乳糖的,记住哦,这里的30%绝大部分还不是亚洲人。其实这30%的人才是基因突变!为什会这样呢?科学家们并不知道!但是,科学家们知道大约7500年前,在中欧牧民中这种突变就已经发生,同期这种突变基因也在非洲出现,也是出现在牧民中。也许,从生物学进化论来说,这种突变的产生是种生存优势,否则,这些以乳制品为主要食物来源的牧民们,要哭了。


临床症状

因为没有足够的乳糖酶消化,所以乳糖并没有在小肠内被吸收入血,就默默地移动到结肠,成为了细菌们的食物,在这里吸水发酵产酸产气,然后就出现了开头提到的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状,包括胀气、痉挛、腹部不适、腹泻甚至放屁。但是!没关系,这种症状不需要被治疗。而因为全球范围内有乳糖不耐症状的人太多,所以研究人员专门给能耐受乳糖的人配了一个新词:“乳糖酶续存性”。所以,哼,乳糖耐受就了不起么,这群人才是基因突变。再来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即使你今天喝牛奶没有任何不适,但突然某一天,也许你就乳糖不耐了。有可能是因为肠胃炎导致的,也有可能是不明原因…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