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养生——立秋食疗养生_中国临床营养网

节令养生——立秋食疗养生

2014-08-08 14:34:38  浏览:596  作者:临床营养网

苏金月 营养医师

就职于郑州市中医院营养科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神经内科及重症患者营养宣教及营养治疗,对治疗膳食中新食谱的开发及制作、食疗药膳的制作有极大的兴趣,并积极参与研发。

个人营养观:一直努力争取做一名“进得了病房,下得了厨房”营养师,同时也努力做一名会看、会治、会学、会做、会说的营养师!

邮箱:946019244@qq.com

 

立秋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立秋适宜的膳食有生地粥、黄精煨肘、五彩蜜珠果、醋椒鱼等,有滋阴益胃、凉血生津、补脾润肺的功效。

节令养生——立秋食疗养生

【立秋食疗方】  

生地粥

原料:新鲜生地15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先将生地洗干净,用纱布包好捣烂挤汁备用。将粳米入沙锅,加水500毫升,以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调入生地黄汁,加入冰糖,搅匀稍煮片刻即可。每日早、晚稍温服食。

功效:养阴生津、清热凉血。

应用:温热病后心烦口渴、唇舌干燥、午后低热、骨蒸痨热、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下血、大便干结等。

注意:脾胃虚寒之便溏泄泻者不宜服。服用本粥时,忌吃葱白、韭白、薤白及萝卜。

 

百合粥

原料:百合30克,糯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先将百合剥皮去须,洗干净后切碎,与糯米同入沙锅,加水400毫升左右,以文火熬煮至米烂汤稠,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搅匀,稍煮片刻即可。每日早、晚餐温热服食。

功效:润肺止咳、养心安神。

应用:心、肺阴津亏虚所致的久咳干咳、痰中带血、咽喉干痒、神志恍惚、坐卧不安;急性热病后期心烦口渴;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百合病、癔病、神经衰弱、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而属心肺阴津亏虚燥热者。

注意:外受风寒所致咳嗽及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便溏泄泻者,均不宜服。


龙眼肉粥

原料:龙眼(桂圆)肉10~15克,红枣3-5枚,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制作:先将龙眼肉用温水浸泡片刻,大红枣洗干净,后同放入沙锅内,加水400毫升左右,用文火熬至微滚到沸腾后约10分钟,见粥稠,表面有粥油形成即停火,再焖5~10分钟即成。每日晨起空腹和睡前各温服一次。

功效:补血安神、益气健脾。

应用:心血亏虚、心脾气血两虚所致的心悸心慌、失眠健忘、气短神疲、头晕眼自汗盗汗、便溏腹泻、慢性浮肿及贫血、神经衰弱、脑力减退等。

注意:感冒时及胸闷腹胀、舌苔厚腻者,不宜服。


玉竹瘦猪肉汤

原料:玉竹15克,瘦猪肉100克,味精、精盐各适量。

制作:将玉竹、猪肉洗干净,肉切成小块。将二者同时人锅稍炒后,以武火烧汤,肉熟后调入味精、精盐即成。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养阴、润肺、止咳。

应用:温热病后阴液耗伤之心烦口渴、气短神疲、咽喉干燥;肺结核之干咳痰少、手足低热等。

 


红枣茶

原料:红枣5-8枚。

用法:将红枣洗干净,用刀划破,放人茶杯中,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益气健脾、补血养肝、安神血、营养不良、血小板减少、神经衰弱、癔病等而属气血亏损者。

注意:平素咳喘痰多、胸闷口腻,以及牙齿常痛者,均不宜饮服。

上一篇:夏天的“黑暗料理”,悠着点儿吃

下一篇:盘点早餐尽量少吃的5种食物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