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鹏教授:如何防治高尿酸血症与痛风_中国临床营养网

肖海鹏教授:如何防治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2014-09-01 09:24:10  浏览:1058  作者:临床营养网

肖海鹏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分会副会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内分泌科首席专家


副讲嘉宾


叶艳彬

中山一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糖尿病(包括妊娠糖尿病)、冠心病、肥胖、骨质疏松等慢性病的饮食防治及营养不良、亚健康的营养治疗




红肉海鲜吃得欢,尿酸水平节节高。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单上看到了“高尿酸血症”的字眼。很快,其中的一些人因脚指头红肿热痛、大小关节变形、肾功能受损、结石等,饱受痛风折磨。有些身强力壮的中青年痛风患者痛得甚至上不了班。下面看看专家怎么说:


痛风前兆:尿酸饱和度超7毫克,感觉脚指头红热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内分泌科首席专家肖海鹏教授指出,在肥胖人群不断扩大的同时,尿酸高的人越来越多,中青年患者也在逐年增长。“高尿酸血症又可被称作痛风前期,大约三分之一的病人最终会进展为痛风。”


他指出,尿酸所说的高,是尿酸在人体里的溶解度,人的血液酸碱度(PH值)是7.4左右,此时尿酸最大的饱和度是7毫克。当血清尿酸含量超过这个浓度后,就被认为是高尿酸血症。


过于饱和的尿酸会以尿酸盐结晶的方式析出,沉积在各个关节,从而引发痛风。肖海鹏指出,九成的患者首先感觉到脚指头红热肿痛,尤其是第一个脚指头,还有人表现为耳朵有痛风石。“为什么痛风专门跑到脚指头、耳朵发作?因为这些肢体末梢的血液循环最差。”


肖海鹏说,由于血液PH值偏酸性,尿酸盐结晶难以溶解,就容易沉积在肢体末梢。如果体内尿酸浓度居高不下,痛风会反复发作,令人就像被判了“无期徒刑”。


高发年龄:30岁男性三成中招,女性闭经后发生率高


肖海鹏指出,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男性自20~60岁所有年龄段均出现了增加的倾向,以日本为例,30岁男性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达到了30%。


女性闭经前后的发生率也有差异,50岁以下发生率为1.3%,50岁以上则为3.7%。“我们发现女性病人往往是绝经后50岁才出现尿酸高。因为女性有雌激素,雌激素能够促进尿酸的排泄,所以生育期的妇女往往很少会有痛风问题,除非有特殊病因。”


男患者则不同,有些人30岁不到就中招,主要归咎于进食过多导致的肥胖。在名医大讲堂现场,有多名看上去三十岁出头的男读者积极提问。一问才知,他们已经因高尿酸血症而站到了痛风的悬崖边。


高尿酸血症:会使五大疾病更容易发作


高尿酸血症之所以令人闻之色变,与它能引发五大疾病有关。


首先是痛风关节炎。痛风关节炎是由于关节析出的尿酸盐沉积引起的关节炎症。痛风患者往往手指关节上长满淡黄色疙瘩,也就是痛风结节。当血清尿酸值超过7.0mg/dl时,随着尿酸值的升高,痛风关节炎的发病风险随之增高,高尿酸血症持续时间越长,尿酸值越高,痛风结节越容易发生。急性痛风发作好发于第一中趾节及足关节等。


其次是肾功能损害。血清尿酸值与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发生和进展有关系。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群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为10.8%,以早期患者为主,一二期患者占了总数的84%。肖海鹏指出,对于一般人群,高尿酸血症是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对于IgA肾病,高尿酸血症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预后。而合并有CKD和痛风的患者,可能和体内的铅蓄积有关。


再次是尿路结石。肖海鹏指出,尿路结石的危险因素有三个,分别是尿量过少、高尿酸尿和酸性尿。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会有尿路结石。除了高尿酸血症本身有可能会增加尿路结石的发生频率,在采用促进尿酸排泄药降尿酸时,嘌呤摄取过剩及酸性尿,也会促进尿路结石的形成。不过,这也不是必然发生的,有些高尿酸血症患者也不一定会出现尿路结石。


第四是高血压、心血管病。研究显示,在具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中,患心血管疾病与血清尿酸值高往往是同时出现的。专家认为,血清尿酸值可能将作为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有望作为帮助预测脑卒中的发生与再发,判断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效果的指标。


第五是代谢综合征,包括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随着血清尿酸值的升高而增加,其周边症状包括高尿酸血症。门诊经常可以见到痛风患者同时患有代谢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还会促使肾小管内尿酸的重吸收增多以及内脏脂肪的蓄积,从而促使尿酸值增加。


手术时机:痛风石引发感染畸形才手术


肖海鹏指出,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意义在于,通过消除沉积于体内组织内的尿酸盐结晶,改善尿酸盐沉积症的症状。对于合并有肥胖,高血压,糖代谢异常等疾病的患者,需要改变生活习惯。此外,降尿酸还可以改善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患者的预后,保障生命安全。


痛风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物、止痛药物、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和抑制尿酸合成药物等。“如果血清尿酸值超过7毫克就要进行干预。降到6毫克也就是360单位时,就不大容易形成痛风发作。”他指出,也有部分患者需要将血清尿酸值降到5毫克。特别是肾里面有痛风石的患者,需要消除痛风石,减少对肾的损害,就需要将血清尿酸值降到5毫克。


有一些患者肢体关节出现了痛风石,由于痛风石压迫神经导致感染或者是关节畸形。这时就要通过手术缓解疼痛。如果痛风石比较“老实”,患者只是为了外观美观而想动手术取石,一般的情况下不需要手术,使用降尿酸的药降到5毫克,尿酸石也会慢慢变小。


肖海鹏强调,想降尿酸,光吃药不行,也需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坚持正确的饮食疗法,限制含嘌呤多的食物,因为20%的尿酸是由于摄入的嘌呤而合成的。同时,高尿酸血症患者要限制饮酒,减肥,建议适当运动。还要强调的是,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患者严格执行医嘱,按时服药。


专家提醒:高尿酸血症不等同于痛风


需要注意的是,痛风发作时不一定显示高血清尿酸值。肖海鹏指出,痛风的诊断包括特征性的症状、高尿酸血症、关节液中尿酸盐的沉积、可有痛风结节、不良生活习惯。而高尿酸血症跟痛风是两个不同的阶段,但是有高尿酸血症的人不一定会发生痛风,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痛风。


很多人奇怪,尿酸增高为何会引发高尿酸血症。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肾脏排泄尿酸减少,经肾脏排泄到体外的尿酸,占了尿酸排泄总量的80%~90%。二是饮食来源增多,20%的尿酸是由于饮食摄入的嘌呤合成的。

上一篇:尿酸高了!“痛疯”了!咋办呢?

下一篇:高尿酸和痛风(痹症)的饮食指导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