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网官方QQ群:临床营养师3群:656061429临床营养师3群临床营养师1群:2754758(已满);临床营养师2群:87144124(已满),官方公众号:临床营养网;微信号:lcyycc

医院营养科

当前位置:首页 > 临床营养科 > 医院营养科

【营养科主任专栏】致刚刚步入营养师队伍的您

周菊峰   营养科主任

   河南省营养学会会员、河南省外科护理学会营养学组委员、三门峡市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擅长心脑血管、糖尿病、肥胖、超重等营养不良、营养失衡患者的治疗。

   在河南省率先开展治疗膳食包伙工作,在三门峡市率先实施肠内高营养治疗。所带领的科室被河南省营养学会授予临床营养实习基地;

科室电话:3118536


              致刚刚步入营养师队伍的您


尊敬的的各位营养师:


你们好!之所以萌发在中国临床营养网的这个平台,给关注、关心中国临床营养的发展的你们写信。写下此文一是因为我也是从事临床营养工作不久的一名小兵,和你们有一样的困惑和懵懂。二是得益于国内同行前辈身上的优良品德和敬业精神,作为临床营养专业实践中的一名小兵,总结以下“三要”分享给大家。


“一要”:熟读《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带领营养科全体员工认真学习标准,掌握标准制定的内涵意义及宗旨。也就会明了营养科是做什么的,需要什么样的人,干什么样的事儿。曾经有一位初到营养科工作的老师这样对我说“营养科的相关标准就那么几条,好收拾”。真是这样吗?营养学科不仅是医学专业领域的又一个分支,它和药学、检验、放射、病理等专业同样对临床科室起到举足轻重的辅助作用,工作中涉及的法律法规诸如《食品卫生法》、《餐饮管理办法》等等一样也不能少;在管理病人过程中,要学习生理、生化、食品营养,牢记《食物成分表》,掌握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以及含量,熟练荤素搭配;在制作膳食过程中,甚至要和外包食堂经理、厨师斗智斗勇。这让我常常感到自己一名女汉子、一名侠士。


所以,千万不能小看了标准那几条,所谓的知易行难,奉劝大家还是认真研读,仔细推敲每一条标准、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吧,这样才能减少犯错误的机会。


“二要”:保持和本省本地区上级医院的联络,以取得支持。我们医院营养科得益于和省人民医院陈主任、许桢等各位老师的紧密联系,各位老师对我们更是毫无保留,去他们那里学习管吃管住管包会。您说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他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错了也不怕,就像陈主任说的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在务真求实的前提下,为所欲为、大胆尝新;包容和鼓励更多的不同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出现,让临床营养真正百花齐放。


“三要”: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无论你从哪里来,都请你记住,你是一名医务工作者,随时随地为患者服务、为临床服务、随时奉献,奉献你的热、奉献你的光、奉献你的力气。我在上海华东医院进修学习期间,晨练的时候无意中看到冯颖主任,我问她为什么来这么早,她说她五点钟就来了,她要看一看厨师和配餐员是如何工作的,她要亲自看到膳食制作的整个过程,配餐员发放膳食的时间等等。当时她还患重感冒,八点钟还要坐门诊,我跟着她一起看门诊,她戴着口罩问诊,一点也不落下膳食调查的问诊内容。用手不断地给患者比划食物的大小,提供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含量讲的清清楚楚,虽然嗓子有点嘶哑,丝毫未影响到为患者的讲解。我想上海的长寿老人居多大概也取决于身边有这样的优秀营养师吧。虽然冯主任贵为营养博士的学历,超市的牛奶、奶粉、火腿、饼干等常见食品的营养成分,食物添加剂的使用剂量、热量她掌握的是一应俱全。其工作的热心、耐心、踏实肯干的强硬作风着实令人佩服!


以上“三要”是我自己的一点体会,如果能对你有所启迪就更好。最后对科主任和科室同道再啰嗦两句,无论是科主任还是营养师,在工作中一定要精诚团结,为临床营养的发展献言献策、添砖加瓦,没有营养科就没有大家。引用陈永春主任的话作为结束语:作为个人,短期靠聪明、中期靠勤奋、长期靠品德。作为群体:小规模靠领袖的个人魅力,中等规模要靠制度,大规模要靠文化和信仰。


文/周菊峰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营养科简介=====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营养科是具有一定临床、后勤管理职能性质的临床医技科室。拥有临床营养专业技术人员7名。其中,营养医师1名、中级营养技师1名、营养技师2名、营养护士2名、营养厨师1名;


    营养科拥有营养治疗计算机软件、人体成分分析仪、握力器、卡尺等人体营养测量工具;通过公开的医用食品招标,目前共有15种以上的进口肠内营养制剂供营养师选择性配方使用。


营养科始终坚持以“临床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在医院门诊楼二楼,设有营养咨询教育门诊,每周二至周六上午分别为孕产妇、心血管、肿瘤、脑血管疾病等专科门诊患者提供人体成分分析、糖尿病等治疗膳食食谱、运动处方的制定等营养咨询教育类服务。出院后采用居家营养服务的患者建立居家营养支持档案,除了提供半成品或直接食用的医用食品以外,每月一次到患者家中进行营养评估,提供营养支持治疗延伸服务。(每月平均居家营养患者2-3名)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