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网官方QQ群:临床营养师3群:656061429临床营养师3群临床营养师1群:2754758(已满);临床营养师2群:87144124(已满),官方公众号:临床营养网;微信号:lcyycc

健康饮食

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营养 > 健康饮食

孩子拒食?量变引起质变 院士讲养生,营养师谈饮食(三)

1个人午餐叫吃饭,3个人午餐叫家庭膳食,一所学校的午餐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国家的午餐就是国家安全。

推荐人:王璐(浙江大学营养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肥胖与人体组成,慢性病营养代谢,人体成份测量,wlwl0217@126.com)

推荐理由:量变引起质变。

          

文/陈永春

续着昨天和前天的评论“解馋、充饥、营养”,接着说:

张先生在自己的养生文中谈到:“什么好吃吃什么,对于儿童尤其重要。许多拒食的孩子,是因为按营养配餐,吃伤了。孩子不吃,或者吃得不够,多好的营养餐,也达不到效果。” 

这一点同意张先生的看法,讲讲自己的体会:


在医院营养科供职的同时,我也曾在寄宿制小学和幼儿园做过配餐工作;家里的孩子也不小了,关于儿童配餐,成绩是有一些,但更多的是教训,也时常反思,对此普遍现象总结几点原因如下:

 

1. 孩子作为未成年人,是有许多天性的。

喜欢色彩丰富的、味道好的、经常变换的饮食,特别厌倦固定不变的食谱、规规矩矩的做法,他们仿佛在饮食上也想找到快乐、游戏的感觉,从某种程度上讲,将吃饭当作享受和游戏了。

因此营养师在各大集体单位的职工饮食配餐,以及学生集体配餐时,食谱要时常变化,争取两周或一月食谱不重复。(单位就餐的职工最不满意的就是食谱过于呆板,天天老三样;我们想一想,大人尚且不悦,何况是活蹦乱跳没有定性的孩子们呢?)

在烹调方法上要花样繁多,造型、色彩、搭配的图画宣传品等也要丰富一些,使孩子们认为不仅是一种饮食,还是一种乐趣;在调味上亦是如此。

 

2. 量变引起质变。

如果仅是对身边的一两个孩子可以这样教育,但对一所学校,一代人,这么教育就不合适了,这一点许多人(包括张先生)不一定能够认识清楚。

举个例子:1个人午餐叫吃饭,3个人午餐叫家庭膳食,一所学校的午餐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国家的午餐就是国家安全。

在很短的一个时间内,我们要把几百几千份学生午餐送达到某一个固定场所,让孩子在限定时间内吃完、收餐具等等,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已经脱离了“午餐”的定义,此时就不能单纯从“管饱、营养”来考虑这件事情,首先考虑的是它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再举个例子:每个国家的《居民膳食指南》,不仅仅是由营养学家制定的,还要由农业部、林业部、渔业部、国家安全部门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它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和国家安全问题了。

 

3. 医院集体膳食。

现在国内很多医院把患者饮食只当作饮食,孰不知量变会引起质变;在医院里,到了开餐时间,在一个很短的时间段内,要把数千份各类饮食送达到指定的人,这是极其困难的;患者在指定时间内要吃到符合治疗需要的饭菜,就不是单纯营养的问题,也不是单纯吃饭的问题,而是需要规矩;没有规矩的话,就很难组识起来去实现它。

 

4. 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来指导集体活动。

当小规模、小剂量、单个人时,影响因素是很少的,我们仅仅考虑其饥饱、口味、接受性、均衡等,但当数量足够大时,它就成为了系统工程,其原理、目的和实现途径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举例:在实验室条件下生产维生素C,用某一种方法和流程可以很顺利,但是将此流程和方法复制放大到工业化大生产中,却往往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量变引起质变,需要按系统论来安排。

 

各行各业多是如此,包括大众的科普宣传;对某一个特定的人所提出的某一具体问题,所做的答复是合适的,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将此答案复制、放大、应用于所类似的一个大人群中。在历史学、宗教学和哲学上都有类似的表达,例如:“天时地利人和”、“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人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两次”等等。

                          陈永春2013.10.31于郑州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