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网官方QQ群:临床营养师3群:656061429临床营养师3群临床营养师1群:2754758(已满);临床营养师2群:87144124(已满),官方公众号:临床营养网;微信号:lcyycc

科普营养

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营养 > 科普营养

荆门二院 丁梅——骨质疏松诊治与补钙误区

丁梅

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科长

湖北省荆门市营养学会发起人

湖北省荆门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擅长:糖尿病、肾病、孕产妇的营养治疗及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治疗和支持

邮箱:2360161260@qq.com

我国传统膳食以素食为主,缺钙是我国居民普通存在的问题。据我国营养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城乡居民每天摄入钙量仅为391mg~405mg。能完全达到需要量者,只占全国城乡居民的3%~4%。

 

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不同年龄

钙的参考摄入量:

年龄 ()

钙摄入 (mg/)

1-3

500

4-8

800

9-18

1300

19-50

1000

51>

1000-1200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骨质疏松诊治和补钙存在很多的误区。下面将常见的误区总结八点,供大家参考。


误区一:化验血钙正常,误认为就没有患“骨质疏松症”。这是人们把流动在血液中钙的含量误认为就是骨骼中钙的含量。


误区二:认为没有外伤、没有跌倒,就不会发生骨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可以没有外伤,可在搬花盆时、下楼梯时、洗脸弯腰刷牙时、甚至咳嗽时发生椎体骨折。

误区三:误认为治疗骨质疏松症只要服用钙片就行了。钙剂是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症基础制剂,但单纯补钙是不能治疗骨质疏松症。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必须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或促进骨形成的药物,还需加用帮助钙吸收维生素D药物。

误区四:补钙会引起尿路结石。许多报告证实缺钙有导致尿路结石危险,补钙可预防尿路结石。1993年Curhan等报告:在45619例男子中,平均每天摄入钙量1052mg其肾结石发生危险性比每天摄入605mg的男性肾结石发生危险性下降34%;在91731例女性中,平均每天摄入1098mg比每天摄入488mg钙量肾结石危险性下降35%。这试验证明了补钙引发肾结石缺乏依据。临床上多数尿路结石都是以缺钙为诱因引发的。

 

骨质疏松症患者伴有尿路结石时,可服用美信钙(柠檬酸钙片),该钙片还有抑制尿路结石的功效。

误区五:吃肉骨汤来补钙。有学者做实验,买2市斤肉骨头加2市斤水在高压锅内煲一小时只烧出10mg可被人体吸收的元素钙。因此,靠骨头汤补钙是杯水车薪。而且骨头汤的脂肪和嘌呤物含量高,为什么会觉得骨头汤的味道鲜美,是因为汤里含有大量的嘌呤物。

误区六:有人误认为X光线上未见骨质疏松就不会缺钙。当骨量丢失30%以后在X光线片上才能显示出骨质疏松。因此诊断骨质疏松症不能依靠X光片,当X光片显示有骨质疏松时,患者已经明显缺钙,骨质疏松症已经相当严重了!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已由世界卫生组织认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

误区七:没有骨质疏松症状就不缺钙。要知道骨质疏松症早期和中期是没有症状的,有专家估计约50%骨质已经疏松,但没有症状。有症状是表示骨量已丢失到一定程度,同时已经伴有椎体微小骨小梁骨折。正是由于早期、中期骨质疏松症没有症状,所以临床上误诊或漏诊不少。故对50岁以上中老年人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早期发现缺钙和骨质疏松患者是必要的。

误区八:确诊骨质疏松症后就不需要测骨密度了!骨质疏松症若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其预后是很好的,但要坚持长期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要求每年查一次骨密度。一方面患者从再次检查骨密度中可以看到骨密度提高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医生也可以从骨密度降低或上升程度中分析治疗的效果,以便进一步指导以后的用药。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单鹏丽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