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吃饺子的时候,一般吃完饺子后妈妈都会成一碗饺子汤外加一句“原汤化原食”,给这顿饭画上句点。在中国的饮食传统中,一直就有“原汤化原食”的说法。何为原食?何为原汤?原汤化原食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在传统饮食说法中,所谓“原食”,指的是淀粉类食物,而“原汤”,就是指用水煮这些食物得到的汤。食即例如煮饺子、面条、馄饨等,煮过这些食物的汤就是“原汤”。所谓“化”,一般理解为“消化”。煮淀粉类食物时,淀粉微粒会发生糊化,部分溶解到汤中。这时,汤会略微发粘。喝这种溶解了淀粉的热汤,可以促进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从而帮助减少积食的危险。
此外,喝“原汤”还有补充营养维生素的作用。因为粮食中富含水溶性的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和烟酸等。但在煮食的过程当中,B族维生素会溶解到汤里。溶解在汤里的水溶性维生素数量与加水量和煮制时间有关,煮的时间越长、水的比例越大,溶出的维生素越多,甚至可高达食物中原含量的50%。如果弃去“原汤”,就减少了维生素的摄入量。因而喝原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烹调中的维生素损失。
吃面条、饺子、汤圆等淀粉类食物前后,适量喝一些原汤是有益健康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益处有时候也会变味。因为很多面产品为了提高“筋力”,加入大量的盐在面当中,煮出来的汤都是咸汤,对于控制一日食盐摄入相当不利。另外,由于饺子、汤圆中添加大量饱和脂肪,煮出来的汤也含有不少脂肪,未必适合多喝。因此,喝原汤是否有益健康,还是要考虑具体情况,而不可一概而论。
这里需要跟大家说明的是,久涮火锅的汤不在“原汤”之列,因为在涮肉时会有很多油脂溶解出来,造成火锅汤中油脂的含量太高,嘌呤含量过高,而且可能含有亚硝胺等致癌物质,长期饮用对健康不利。
上一篇:不是BMW,是BMI哦!
下一篇:最坏的脂肪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