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中期营养生理特点
孕中期是指孕期的中间三个月(13-27周)此时妊娠反应减轻,食欲趋于好转。胎儿迅速发育,到中末期胎儿体重可达1000克,平均每天增加10克左右。胎儿脑发育迅速,主要为脑细胞数目的增加。26周时脑细胞DNA分裂达到第一个高峰期。孕妇体重增加迅速,基础代谢增加,会出现生理性贫血。
孕中期饮食“九个一”
在孕中期,胎儿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对营养素的需求也在增多,要做既保证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又不至于营养过剩,孕妇需尽量做到“九个一”的标准。
准妈妈每天应吃到250克至400克的粮食,如米饭、面条、包子等。注意做到粗细搭配,不要总吃一些过于精白的米面,否则容易出现B族维生素的缺乏;煮饭时应注意不要加碱,不要丢弃米汤,以减少维生素的损失。孕妇应根据体重的增加和体力活动的大小调整饭量,如体重增加过快,应适当减少主食量,以一餐一平碗(约二两)为宜,但最少不能少于250克,否则机体将消耗蛋白质和脂肪来供应能量,既不经济,又加重肝肾的负担。
鸡蛋的蛋白质组成模式与人体最为接近,吸收利用率在动物性食品中也是最高,准妈妈自孕中期开始对蛋白质的需求有所增加;鸡蛋的蛋黄中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是促进胎儿脑发育的必需物质,所以每天保证一个鸡蛋非常重要。烹调方法以煮全蛋、蒸蛋羹、打鸡蛋汤较好,营养素损失不大,而煎鸡蛋在高温下,维生素B2容易损失,热量也过高,故不宜常吃。如不吃鸡蛋,可用鸭蛋或鹌鹑蛋代替,鹌鹑蛋的铁含量比鸡蛋还高3倍,营养价值相对鸡蛋更高。
动物性肉类食物蛋白质含量较高,约10~20%,而且容易消化吸收,是重要的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在不少人的概念中,肉似乎指的就是猪肉,实际上还包括禽肉、鱼肉、动物内脏等。
对孕妇来说,肉类的选择可以参照这样的谚语,即“先选没有腿的,再选两条腿的,最后选四条腿的”;
没有腿的动物通常指:海鱼、河鱼等水产品,鱼肉不仅含蛋白质比较多,而且肌肉纤维短,肉质松软细嫩,容易被咀嚼、消化和吸收;鱼类的脂肪含量较少,而且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鱼油中含有直接促进胎儿脑发育的DHA(俗称脑黄金),鱼类有这么多的优点,准妈妈应一星期选择2—3次作为少量,若条件允许一星期可选择4-5次。
两条腿的动物一般指:鸡、鸭、鹅等禽类,它们同样具有蛋白质较高的优点,传统观念认为鸡汤最滋补,所以有些孕妇只喝鸡汤不吃鸡肉,其实炖汤后,大部分蛋白质仍留在鸡肉里,汤中只有少量的氨基酸,虽然味道鲜美,但实际的营养价值并没有鸡肉高,所以准妈妈应该既喝汤又吃肉;对于体重增长较快的孕妇,最好不要选择老母鸡做汤,因为老母鸡含油脂较多,只会越喝越胖,此外鸡皮、鸭皮含胆固醇较多,最好不吃。
四条腿的指:猪、牛、羊等畜肉类,其中猪肉含脂肪量最多,即使是瘦猪肉也如此,所以较胖的孕妇最好不要吃太多的猪肉,特别是含脂肪较高的五花肉、蹄膀、筒子骨汤等,而应选择脂肪量较少的瘦牛肉、兔肉等;对于有特殊营养价值的血制品及动物内脏,一星期应选择1~2次,但动物内脏总量一次不要超过50克,一星期不超过100克。
大豆及制品含蛋白质较高,而且是一种能与肉类媲美的优质植物蛋白。黄豆中含有两种防碍蛋白质消化的因素,抗蛋白酶和粗纤维,多吃还易引起胀气 , 经过水泡、碾磨、过滤、煮沸等制备过程制成豆制品后,蛋白质的消化率大大提高,如黄豆制成豆腐后,消化率可由原来的65%提高到95%,豆浆的消化率也可达到85%。豆制品除了含有优质蛋白之外,还含有丰富的大豆卵磷脂和亚油酸等营养素,对促进胎儿的大脑发育有一定的作用;豆浆的蛋白质含量并不亚于牛奶,铁的含量更是超过了鲜奶,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孕妇,可饮用豆浆代替部分牛奶;豆浆还有增加羊水量的作用,对于羊水不足的准妈妈,多喝些豆浆,既可增加营养,又可增加羊水量,可谓一举两得。
奶类是营养成分齐全,容易消化吸收的天然食物,富含完全蛋白质和容易吸收利用的钙。奶中酪蛋白含有足够的必需氨基酸,因此,是一种完全蛋白质。牛奶中脂肪约占3%,富含熔点较低的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同时颗粒非常细小,故易消化吸收。牛奶中含有较多的钙、镁、钾等无机盐,其中钙特别容易吸收,是钙的最好来源,准妈妈如每天能喝两瓶奶的话,身体每日需要钙的一半量即能得到满足。奶的唯一缺点是含铁量较少。
孕前不习惯喝奶的孕妇为了胎儿的健康成长,应养成每日喝奶的习惯,可以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如饮用牛奶后出现腹胀、腹泻等乳糖不耐症的情况,可改用酸奶。中医认为牛奶味甘性平,生津润肠,可用于解除便秘,但如果烧开后饮用,反而容易出现便秘上火的症状,所以准妈妈喝奶前,只需将消毒牛奶放入微波炉中火加热30秒即可,这样的加热方法,不仅不会上火,还能最大限度的保存牛奶中的营养成分。
孩子的零食,该如何选?[南京儿童医院营养师刘长伟告诉你答案]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