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2日,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学院(ACC)、肥胖学会(TOS)等学术机构共同发布“2013AHA/ACC/TOS成人超重与肥胖管理指南”,同期在线发表于《循环》和《美国心脏病学学院杂志》。
相比以往指南,这次指南更新在内容、形式、证据采纳和推荐建议等方面都出现了明显变化,主要有三大特点。
特点一:指南没有对所有临床资讯作出广泛概括,而是精选超重和肥胖领域中有代表性、广受重视的5个重要问题(Critical Questions),内容涵盖减重的益处、超重/肥胖的风险、饮食干预减重、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减重、手术减重治疗,并基于目前所能获得的最高质量证据,作出深入阐述。证据来源包括随机试验、Meta分析和有质量评估的观察性研究,无充分证据内容不予采纳。
特点二:指南提出的建议意见十分简洁,总结了每个问题的主要证据及推荐级别。全专家组报告包含了关于循证说明的更详尽信息,作为各项推荐的循证医学基础。
特点三:区别于ACC/AHA其他指南,新指南的各项推荐同时采用美国国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NHLBI)分级模式以及ACC/AHA推荐级别/证据水平概念。这是由于各种分级模式和以临床问题为主导的推荐存在内在差异,在某些情况下,NHLBI分级模式和ACC/AHA模式难以达到完全一致。
最新数据 美国肥胖流行趋平缓 国人负担加剧
本次指南公布了一组最新数据:当前美国约69%成人超重或肥胖,其中肥胖者约占35%。指南指出,2009~2010年,美国成人肥胖患者约780万,肥胖流行情况与2003~2008年情况相仿,提示日益增长的肥胖流行率已开始下降或趋于稳定。然而,在某些种族或少数族裔,以及低收入、缺乏教育的群体中,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率仍持续升高。超重和肥胖相关医疗支出依然是美国政府卫生开支的沉重负担。与正常体重人群相比,肥胖患者住院费用增加46%,门诊费用增高27%,药物处方费用增加80%。2008年,美国与肥胖相关的医疗支出达1470亿美元。
中国同样面临肥胖大流行问题,目前我国肥胖、超重人数分别已达9000万和2亿;预计到2015年,肥胖人数将超过2亿。肥胖所带来的心理、社会问题,以及一系列并发症或相关疾病,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且随体质指数(BMI)上升,危险也呈陡增趋势。美国在肥胖领域的努力及成果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重要问题 全面管理还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问题1 减重益处
预防心血管病发生和优化心血管病患者疾病管理是AHA/ACC宗旨,也是新指南关心的首要问题。新指南指出,适度、持久减重(3%~5%)能够实现有临床意义的健康益处,且减重幅度越大者获益越大。持续减重3%~5%,可使甘油三酯、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显现健康获益,并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更大幅度地减重可降压,改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降压、降糖和调脂药物需求,并进一步降低甘油三酯和血糖。
就心血管危险因素而言,目前尚无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证实减重的益处。此外,减重的益处是否因年龄、性别、种族、基线BMI/腰围不同,以及是否存在共病或心血管危险因素而各异,有待进一步研究。作为2型糖尿病预防策略,适度减重的成本效益也有待研究。
问题2 超重和肥胖风险
BMI是目前临床判断超重和肥胖的最常用、简便的指标。新指南沿用了1998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成人超重与肥胖诊断、评估与治疗临床指南”提出的观点:分别以BMI 25 kg/m2、30 kg/m2作为超重和肥胖的切点。指南指出,相较于正常人(BMI 18.5~24.9 kg/m2),当前超重(BMI 25.0~29.9 kg/m2)和肥胖(BMI≥30 kg/m2)的切点与致死性、非致死性冠心病风险升高相关。而且BMI越高,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全因死亡及致死性卒中风险越高。新指南将男性腰围>102 cm、女性腰围>88 cm也作为肥胖切点,较前未发生变化。
需要强调的是,BMI标准需因地制宜。在许多地方,尤其亚太地区,由于种族差异、饮食习惯等原因,很多人BMI水平不高,却已出现一系列危害健康的代谢紊乱征象。因此,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肥胖专家顾问组提出,亚洲成人超重、肥胖的BMI界点定为23 kg/m2和25kg/m2。2003年,我国原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根据对21个省市近24万人的调查结果公布《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试用)》,提出以BMI≥24 kg/m2、BMI≥28 kg/m2分别作为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的切点。此后,2007年发布的《中国肥胖病外科治疗指南》和2011年发布的《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也都沿用了上述标准。同样,对于亚太地区,建议以腰围男性>90 cm、女性>80 cm作为肥胖切点。国内研究则显示,中国女性腰围>85 cm可能是更为合适的切点。
问题3 饮食干预减重
指南指出,作为全面生活方式干预的一部分,应根据肥胖和超重患者的个体偏好、健康状态或在专业营养师咨询下,限制热量摄入,使其从减重中获益。多样性膳食疗法能够使超重和肥胖患者减重。指南强调:极低热量摄人(<800 kcal/d)仅限于、有专业人员参与、有医疗监测设备以及提供高强度生活方式干预的情形。由于存在体重快速下降和潜在健康危害的风险,医学监督是必要的。
《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也提出,热量限制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兼顾营养需求、体力活动强度、伴发疾病以及原有饮食习惯,力求摄入和消耗热量平衡并维持正常体重;增加谷物、富含纤维素食物、蔬菜、水果摄人量,食用低脂食品,减少高脂食物摄入量,用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一同时减少简单糖类摄入量。
问题4 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减重
上一篇:(医院营养师的)新郎官的减重之路
下一篇:给你直视的勇气 | 胖子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