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准爸妈们对于健康孕育、优质孕育理念的推崇,孕期需要合理增加营养、增长体重,孕期进行体重管理是优质孕期的第一步。但是具体该怎么增加,很多准爸妈不知所措,别看关于孕期保健的信息随处可见,但吃什么、吃多少合适,很多准妈妈都是凭感觉或道听途说来做,由于“不会吃”,门诊经常会有这样的孕妈―――“肥妈不肥仔”的情况,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大城市也居高不下。
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有不少“营养不良”的妈妈,妊娠期贫血发病率相当高。而缺钙导致“抽筋”,盐分过量导致水肿、高血压的更是常见。
如何掌握孕期营养均衡的方法?建议准妈妈不妨求助专业人士,营养医生可针对孕妇个体情况制定简单易行的饮食指导方案,既能保证足够的营养又能不摄入过多能量,而且也会避免很多常见的营养误区,现在我们就来说说有哪些营养误区:
1.鸡蛋胆固醇高,只吃蛋白不吃蛋黄,甚至就不吃。
建议:很多孕妇体重增长过快,也不管是不是因为吃鸡蛋把自己吃胖了,就直接不吃鸡蛋,或者就只吃蛋白,鸡蛋的营养价值主要在蛋黄中,富含卵磷脂和VA有利于胎儿脑神经和视觉神经的发育,一个鸡蛋黄的胆固醇可提供185-200mg,而中国营养学会建议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不超过300mg,所以一天一个鸡蛋是人体可以消化吸收的,而且鸡蛋的蛋白质与人体蛋白质模式接近,因此在孕期每天保证一个鸡蛋是合理的。
2.分不清食物的种类,胡吃海吃,同时只偏重于某一种食物
很多准妈妈简直成了“水果狂人”,而且总是晚上的时候,吃完晚饭不久就坐在电视机前一口气能吃两三斤葡萄,出门包里也要装上两个苹果、几根香蕉,甚至把水果当饭吃,认为多吃水果宝宝皮肤会好,还可以多补充维生素和改善便秘,觉得吃了水果就不用吃蔬菜了。
建议:许多孕妇认为水果多吃没有任何坏处。殊不知水果不光有维生素,糖分也很多,多吃也会摄入太多糖分,导致体重增长过多,一不小心又成了“糖妈妈”。无论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还是中国孕妇膳食指南,都建议孕妇每天吃200-400克水果即可,也就是一到两个水果。相对水果而言,建议一天500g蔬菜,尤其是绿叶菜,其维生素B族、叶酸、膳食纤维是水果难以替代的,而蔬菜热量低,更有利于体重的控制。
3.迷信怀孕补钙喝汤即可
许多准妈妈认为汤比肉更好,只喝汤不吃肉。结果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竟出现了不少“营养不良”的妈妈,导致胎儿营养不良或孕妇自身贫血。
建议:汤喝着鲜美,主要是因为汤里含有的少量游离出来氨基酸、肽类,其实大部分的蛋白质不溶于水,汤里大部分是油脂和嘌呤,真正的营养(优质蛋白质)还是在肉里,在被人倒掉的“汤渣”里。所以准妈妈不管喝不喝汤都一定要吃肉类。蛋白质除了可以提供一部分身体活动所需要的热能,更重要的是胎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也需要许多蛋白质。可以说蛋白质是胎儿最需要妈妈增加的营养素,但蛋白质过多也会导致胎儿过大,所以一天的肉量适当保证在生重的150g即可。
4.认为多吃坚果宝宝聪明
有的准妈妈专门托人从东北运来一麻袋核桃,一天吃上一斤,结果体重增长过快。
建议:坚果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优质蛋白及丰富的维生素,确实是胎儿补脑益智的佳品,坚果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仍然是脂肪,热量很高,1个核桃或十粒花生的热量等于一汤勺10克的植物油,所以每天的总摄入量不宜超过25克。
5.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碰到一家人簇拥着一个孕妇来门诊,很多孕妇都是家里的“宝”,常常问到能不能吃燕窝、鱼翅、鱼胶、海参、虫草、人参等等补品,家人会买许多这样的补品给她吃,认为补充够了这些补品,宝宝发育不会有问题。
建议:孕期进补不在贵在乎营养均衡,补品不能够代替正常均衡的饮食,且补品很多具有药性,孕妇需慎用或在医生指导下食用。
6.孕妈咪为了控制体重的增长,或者单方面认为某一种食物的营养价值高,只选用这一类的食物,有很多妈妈总是很自信的说肉类我就只吃鱼、鸡肉的,不吃猪肉、牛肉的,结果导致贫血或者胎儿生长受限。
建议:鱼肉虽然是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但含铁较少,长期选用鱼肉,而不吃富含铁的猪肉、牛肉和猪肝,会造成生理性的贫血,每一种食物都不是完美,只有合理搭配在一起才会营养摄入均衡。
7.有些孕妇认为肚子里多一个人就该多吃一份,每餐吃的很饱,有些孕妈每餐能吃两大碗米饭,或加餐吃一大碗粉面,吃饱了又不适当的进行运动,结果体重增长过快或者过多,引致妊娠期糖尿病。
建议:主食无论米饭还是面食,主要成分都是碳水化合物,是糖分的主要来源,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但也可变成脂肪储存起来。由于孕期活动减少,孕妇一般不需要增加太多主食也可获得体重增长,吃得太多体重增长过多过快会引起血糖异常(妊娠期由于生理变化容易得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不但影响胎儿发育,也危害母亲健康(母儿将来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为预防妊娠糖尿病,建议少食多餐,定时定量,主食分餐摄入,加餐不要吃太多热量高的粉面、蛋糕、汤圆等,并且要有适当的轻体力活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运动,使孕期体重的增长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