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网官方QQ群:临床营养师3群:656061429临床营养师3群临床营养师1群:2754758(已满);临床营养师2群:87144124(已满),官方公众号:临床营养网;微信号:lcyycc

临床营养优质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项活动 > 临床营养优质服务

某医院“临床营养优质服务单元” 第一阶段工作汇报与答复(上)

许桢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主任

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 营养医师

擅长:重症医学科、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患者的营养治疗

邮箱:airxz@126.com
微信号:13663832947



某医院“临床营养优质服务单元”

第一阶段工作汇报与答复(上)



2014年5月,由中国临床营养网发起了医院营养科业内的“规范化临床营养优质服务单元”活动,旨在用3-5年的时间,通过同仁的共同实践,总结归纳出各临床专科的临床营养优质服务业内共识和SOP。


这是一项长期探索的持续性工作,先后有142所医院营养科同仁参与,陆续在各自医院开展优质临床营养服务专科单元试点工作。


其中南方某医院营养科主任发来第一阶段的试点活动工作体会和总结,与各位同仁共享。


文中白色字体为来信原文,黑色字体为回复内容。由于全文较长,特分为上、下两辑。本文为上半部分。



来信内容与答复一、

由《中国临床营养网》与河南省人民医院牵头的 “优质服务单元”试点活动,在某医院开展一月余,感谢陈主任和许医生等同行的指引和帮助,尽管每次你们都会说“不用谢,我们是同行”。


(这里原有赞扬的70字省略了)

认识你们是我的幸运,得到你们的帮助我很感激也很珍惜。


答复

1、您这里说的是一个缘分的问题。自然界很奇妙,生命也很奇妙;数以亿计精子的其中之一才能够成功获得新生;人的一生又有很多磨难,从事了同一个职业,又莫名其妙的相识交往了,这一个多次偶然累加的小概率事件,在民间和佛教界一般统称为缘分。


2、有缘分并不意味着都能够快乐、喜悦和幸福在一起;有缘分的人在一起也可能会争执、异议等等,不过不要紧,这是我们真实生命历程当中有趣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喜悦也罢,抑郁也罢;顺利也罢,挫折也罢;都可平等待之;如此物欲会少一些,心境会平和一点,工作、家庭和事业也会进展平稳一些;反之易成为纸糊的墙头草,既输不起也赢不起,终日在兴衰荣辱和外界的褒贬评论之间动荡摇摆,一生都在为他人活了,而全然忘却了来此世界的本来目的——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二、

我对试点单元的工作目标非常简单,就是想改变现状,摆脱营养科的诸多困境。


答复

1、您所说是很实在的真话,想来您会基本实现目标的。我多次向我的助手、儿子和朋友表达过,并且自己也在努力践行这句话:“解决自身问题,把自己的事做好,是对亲朋好友、家庭、单位和社会最大的帮助。”


2、还有个体会:“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下终生无所得”。结合我们的试点工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营养师,至少要站在科室的利益上去考虑;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营养科主任,至少要站在医院的利益上去考虑;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院长,至少要站在当地区域老百姓和卫生行政机构的利益上去考虑……(这不是在唱高调,是一句老实话,是读书的心得,并在工作实践中也得到了印证)。


3、说到这,不禁想起昨晚和我们青年同事关珂营养医师也提到了类似的话,《道德经》里有清晰表达:“要想保全自己首先要舍弃自己”。现实生活中也会见到太多这样的例子,常常有许多人想保护自己的利益,不想吃亏想占便宜,结果最终还是吃了亏;您在来信中表扬了我和团队,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讽刺我们偏执和呆傻(尽管我们并不是傻子);当全心全意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反过来别人也会帮助你的,于是你就会收获许多;帮助别人不是亏本买卖,今后是一个共赢的时代;用尽心机和常规信息将成为垃圾,而友谊和信用是无价的。


4、建议您可以把试点目的改为:让该试点单元(医护患)受益,让他们发自真心的喜悦(如果实现了这一点,服务对象自然就离不开您,于是您就很重要了;您的合理的工作、经济、社会主张就得以尊重和保障;也就实现了你原来主张的目的了。)

5、让对方满意,就需要静下心来多想想,他们需要什么呢?(这里面有趣的就很多了)他们的需求往往是动态的,需要不断的挖掘、引导,要遵从人性;建议您多读几遍《毛选》前两卷,特别是其中涉及到调查方法、分析方法和社会阶层分类这几个章节,写的很实在很有力量——把《毛选》读好,营养科就能成功一大半,再把《道德经》好好读,成功率就能达到80%以上了。)

三、

说得具体一点就是:

对医院:不因营养服务拖医院后腿,最好能带来正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临床科室:协助临床医师、护士更好地服务病人;

对营养科:提高营养科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家对营养科工作的认可;

对患者及家属:通过营养治疗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能力,减少并发症,同时让他们知道如何饮食能促进疾病康复,且终身受益。


答复

对您这一段话的第一感受是:您说了很多,但没有主次之分。对此有几点体会,提出供您参考:

1、一个事物或系统达到稳态,它的特征多是:20%的要素占据80%的资源,剩余80%的要素分享20%的资源。(类似于统计学上的正偏态分布,传统文化中的阴阳鱼)您这里提到了4个对象:医院、临床科室、营养科和家属,要找出哪个是最主要最核心的,列在最前面;如果平摊的话,通常是很“危险”的味道。(我是个非科班出身的土八路,说不出什么正规理论,但好在此前读过一万本杂书了,因此在健康管理、临床营养、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信息化建设、占卜算命和教学等项目,多还是相信自己直觉的;万法同一理,花花叶叶果果纷繁复杂事物的本质是很近似、很统一、很简单的。)


2、当面对网状的、条索状的、絮状的、立体的、混沌状态的一个事物、体系、环境、结构和系统时,好像无从下手,或进展很慢,这时需要找到一个关键的点,这个点相对来说条件比较成熟,容易突破,而且是一旦解开以后可以引起连锁反应的关键点,要集中80%的精力去做,就像民间说的“牵牛鼻子”。您这4个对象哪一个是最主要的?要找到这一个,优先保证这一个服务对象满意,其他3个都容易解决了。


3、2014年底,悟出来这样一段话:①几乎所有人和所有体系都有一个共性:拥有的时间、资源永远明确的小于欲望、目标、挑战和责任;②要成功,就要集中精力打歼灭战,要滚雪球,而不是摊大饼,更不是条块分割;③要幸福,就要克制自己的欲望;④要想既幸福又成功,那么首先要克服自己的欲望,特别是物欲和名利,其次要集中精力打歼灭战。


四、

通过两个月的筹备和一个多月的工作实践,上述目标基本实现,因为**省没有营养服务相关的收费项目,故谈不上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关于“上述目标基本实现”的答复

1、“通过两个月的筹备和一个多月的工作实践,上述目标基本实现”,这句话我是不相信的,莫说一两个月,就是一两年能实现都是幸运,倘若这么简单的话,临床营养学科早就振兴了,而不会像现在这样上下求索、苦苦挣扎。一两个月就是摸到一个门槛,一两年迈过门槛,三四年能找个板凳坐下来,五六年能喝上茶水,十年以后能吃到肉,一百年之后你我的肉身都不存在了。


2、进步快一点还有一个诀窍:清晰区分“目的”和“目标”。“目的”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方向性的、定性的、笼统的、感性的,可被感知,但不容易被量化;而“目标”则是短期的、简化的、数据性的、可量化的,目标一定有两个要素:①特定的时间段或时间点,②明确的可被测量和评价的数据。目的是我们的工作方向和宣传力量,而目标则是我们的工作指令、完成标志;长期行动靠目的,短期行动靠目标;目的就是由若干个长长短短和大大小小的目标有序累积而成。


3、因此,建议您再明确一下目标,特别是短期目标,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这是提高效率和成功的关键。有句话我也常说:没有需求的供给是“无耻”的,没有目标的努力是苍白的。


关于“营养服务相关的收费项目”的答复

1、国家和人民需要临床营养服务,但同时却缺乏明确的收费项目,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现实环境,这就是我们的命运。我不太懂贵省收费的具体细节,这一点还要回头向您学习,不过您也可以和我的师姐贵省医院营养科主任沟通交流。


2、将现有的收费项目搞好是王道,哪怕只有一个收费项目,有量的积累也很可观;同时可以查找一些相关的收费项目,这个问题后续再探讨。


3、院方对营养科是综合考核:①社会效益和服务量上去;②直接业务收入提升;③协助全院临床科室增加合理的临床营养服务及相关业务收入。目的是重要的,过程、手段是次要的,因此,达到任何一条就可以了,不见得非实现某一条。


五、

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护士长、护士积极性不高,执行营养风险筛查时打折扣。

经调查分析可能与以下原因相关:

⑴护理日常工作本就繁忙,营养风险筛查增加了工作量;

⑵不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⑶科室护理队伍中除了两个为在编人员,其他护理人员均为临聘人员;

⑷不排除自身因素。令人欣慰的是,医生配合程度比较高,已经将营养测评、辨证施膳指导、营养会诊等项目纳入临床路径,能够放心将患者的营养问题交给营养科处理。

应对方法:

⑴耐心解答营养风险筛查中遇到的问题;

⑵已经联系计算机中心将营养风险筛查表格实现电子化;

⑶给责任护士发放BMI计算小转盘,减少计算量。


答复

1、营养筛查是一个老话题和旧故事了,我以前做了一期微信,发给您看看。总之,筛查是手段和过程,而非目的,各类筛查的共同宗旨均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营养筛查、医学筛查仅仅是其中一个小类别,因此开展评价和改进营养筛查也要考查这个关键点——实施筛查后,医院效率是否提高?医护患满意度是否提升?


2、您提到这三个方法都很好,但我是架构师,不懂这些具体的技巧,您可以自己斟酌,也可以与我院许桢营养医师联系,她对于营养筛查了解一些;另外如果有机会,可以与杭州的一个男营养师请教一下(好像是邵逸夫医院的,高高的个子,似乎是姓傅),十几年前他在全国率先开展营养筛查,与他谈过一次话,应该是有本事的人,可能对这个营养筛查有比较深的感受体会。


3、有些医院为了解决政府投入不足这个现实难题,在综合考核中较注重对各科室经济指标的考核,此时就需要调动护理队伍的积极性,例如将营养筛查与营养测评、辩证施膳当中的某一个相结合,进行适当简化,然后营养科对全院或者部分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和严格考核,并在执行过程中采用HACCP方法进行全程的监督、反馈和改进,收效不错,可持续发展,利国利民。


4、或在计算机系统中设置一些关键词查询,这个方法也很好,如“褥疮、低蛋白血症、器官衰竭、糖尿病肾病”,还有某一些生化指标和膳食医嘱等等列为关键词,一旦出现,计算机系统就自动汇总,转报给营养科。有两种解决方法:①不花钱或少花钱,可以找各自医院的计算机中心,让他们编个小程序;②如果有钱了也上规模了,可以购买计算机软件系统,相对比较完善,大约30万-40万左右,我见过一两套,臻鼎的还马马虎虎,勉强能看过眼。我院营养科也是刚刚成立,工作刚起步,没有上规模,所以就一直没有申请购买营养软件,预计还需要3年;我不怕花钱,就怕花了钱以后没有收益,这就非常难堪了,没有脸面向医院交代。


5、如果时间来得及,还是建议试点科室的责任营养师亲自操作筛查,重复几千人次,才可能真正掌握,如果仅仅是把表格背会,做5个、10个,不是真正的会,将来就无法培训医务人员,也无法协助计算机中心编程序,购买营养软件时也说不清楚自己的真实需求。因此建议一名临床营养师至少要亲自筛查3000人次以上,才有发言权,筛查10000名以上算是有比较大把握了(我院胃肠外科责任营养医师王雯目前就在对病区患者直接筛查)。这与营养宣教类似,去年我的助手王雯营养医师曾经问我:营养宣教遇到了平台期,感觉简单重复没意思了;我是这样回复的:先花两三年宣教100-300次再说,人们潜意识里往往认为自己做几次就应该长进,就应该会,就应该上台阶了,但实际上常见工作不重复千万遍,就无法掌握其中的奥妙,就不是真会。试想一下,路边打烧饼的师傅看上去手脚很麻利,甚至产生了美感,那么他至少打了几万几十万个烧饼才会练成这样,不是打了20个烧饼就变成这个样子的。


6、最后一点要注意:不要将过程当作目的,也不要将目的当作过程。①筛查是过程,提高效率是目标,医患满意是目的;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是过程,问题解决是目的;③倘若通过筛查发现了大量的问题,而没有足够可行的手段后续来解决,还不如不筛查,那是劳民伤财。④为什么医护患常常对营养筛查、营养宣教、治疗膳食、肠内外营养等重要的营养工作持消极和反对态度呢?很重要的原因就在这一点。还是举筛查的例子来阐明:医护患常常这么认为:倘若筛查结果阴性,短期内也没有什么用处;倘若筛查结果阳性,营养师又解决不了问题,那更可怕,患者被吓住了,拉住医生护士反复询问,医护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于是就很烦恼;营养师仅仅发现了问题,但没有解决问题,还制造了很多麻烦,那么还要营养师做什么呢?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评论排行榜